• <tbody id="yfjak"><pre id="yfjak"></pre></tbody>
  • <dd id="yfjak"><track id="yfjak"></track></dd>

    <th id="yfjak"></th>

    <span id="yfjak"><pre id="yfjak"></pre></span>

    <em id="yfjak"><code id="yfjak"><sub id="yfjak"></sub></code></em>
    <strong id="yfjak"><optgroup id="yfjak"></optgroup></strong>

    中能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時政熱點
    首頁 > 新聞中心 > 時政熱點

    資管新規過渡期“倒計時”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加速

    發布日期:2021-02-05 信息來源:經濟參考報

        伴隨2021年的到來,資管新規過渡期也開始進入一年“倒計時”。對于擁有龐大規模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而言,資管新規延期至2021年為銀行爭取到了“喘息之機”。在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凈值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契合穩健理財需求的“固收+”產品關注度有所走高,并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打產品。

      展望2021年銀行理財市場,專家認為,凈值化轉型進入沖刺階段,現金管理類產品等業務整改壓力值得關注,加碼權益類配置則成為銀行比拼投研實力的“新戰場”。值得注意的是,除培養投研能力外,在近期互聯網平臺受到監管限制后,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也將成為銀行理財產品2021年需要應對的重要任務。

      凈值型產品發行量提升

      《經濟參考報》記者對多家銀行調研了解到,2020年以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正在加速退出,多數銀行相關產品到期后不再滾動續發,少數銀行甚至直接開啟未到期理財產品“強退”模式,越來越多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已宣告徹底清零。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保本理財清零。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保本理財產品占比僅為5.7%,較2020年初減少11個百分點。

      “2018年之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達到5%的比比皆是,但2020年開始,銀行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能達到4%的幾乎已絕跡。”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

      伴隨保本理財產品加速退出,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占比不斷提升。據普益標準統計,2020年共有2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了3852款理財產品(包含母行遷移產品),均為凈值型產品。

      記者從多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獲悉,各家機構正按照“一行一策”原則,積極制定存量化解方案和時間表。整體來看,多數銀行可在監管要求過渡期內完成存量產品處置。

      除投研能力建設,拓展銷售渠道被視為銀行理財2021年需要應對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在近期互聯網平臺這一高效渠道受限后。“按原則來說,此前互聯網平臺銷售的理財子產品,到期就不能再續。早前銀行大力開拓互聯網渠道,因為募資效率更高、門檻更低,但如今更多要靠母行的渠道,也要開發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某國有大行渠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記者發現,2020年以來,交銀理財、招銀理財、中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子公司都開始代銷其他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此外,近期招商銀行、郵儲銀行的直銷銀行相繼獲批,這或許也表明了監管對銀行數字化轉型持支持態度,有望使得上述銀行提升其線上化經營能力,從而填補互聯網平臺代銷的市場空缺。

      “固收+”產品關注度走高

      自理財子公司成立以來,契合穩健理財需求的“固收+”產品關注度有所走高,并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打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主打股債策略的“固收+”產品整體發行量已超3000億元。而2019年全年,該類產品發行數量為70只,募集總規模為690億元。

      所謂“固收+”產品,是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以風險較低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底倉構建基礎收益,并在嚴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以增厚收益。在業內人士看來,相較于傳統固收產品,“固收+”未來的收益彈性、空間、想象力、策略適應性和拓展性都更強。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柳萬軍此前表示,“固收+”產品之所以受到市場青睞,在于長期購買傳統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投資者對日益下降的預期收益感到不滿足,同時,很多產品在“資管新規”后將失去剛性兌付的托底,急需尋求可替代產品進行資產轉移。“固收+”投資策略能夠獲得穩定投資收益的同時,通過配置權益資產來博取業績彈性,更能夠滿足多數投資者無法專注理財,但又希望資產能夠保值增值的需求。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從各類型銀行“固收+”產品來看,投資者偏好的半年期“固收+”產品中,股份行“固收+”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最高,達到了4.1%,超過各類型銀行平均值10BP。以華夏銀行為例,其近年來發行的“固收+”產品中,以定開型產品居多,各期限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34%,投資門檻集中在1萬元。

      普益標準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可以從產品和機構兩個維度來選擇“固收+”產品。

      從產品維度來看,好的“固收+”產品兼顧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收益需求,因而無論是封閉式還是定開型“固收+”產品,付息周期要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保持在短中期。其次,產品費率要低。好的“固收+”產品的管理費、銷售費、申購費、贖回費等費率不能太高。

      從機構維度來,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客群風險偏好較低,對于產品凈值波動敏感。因而“固收+”產品回撤要小,風險要可控。建議投資者購買產品管理經驗豐富、風控水平高的大型銀行或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鑒于股份行“固收+”產品在運作上的優異表現,投資者在購買“固收+”產品時可以優先關注股份行或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發售的“固收+”產品。

      加碼權益資產配置成大趨勢

      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2021年計劃發行更多權益產品。

      交銀理財總裁金旗表示,為了發揮銀行理財的創新作用,一定要逐步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金旗指出,權益資產配置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目前銀行理財在二級市場的配置普遍偏低。據他預計,當前權益資產在銀行理財中的占比大概在3%左右,在三至五年之后或將達到10%以上。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迪表示,資管新規實施后,單純通過債券投資獲得穩定且高額的回報是不可持續的,且面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有發行不同波動水平產品的必要,因此參與權益類資產是大趨勢。

      2020年以來,監管層多次表態,鼓勵銀行理財資金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末,銀行2020年新發權益類理財產品649只,同比增長7.63%;其中,凈值型產品192只,占全部權益類產品的29.58%。全國性銀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凈值型產品存續量環比有不同程度提升。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而言,單純依靠固收類投資無法獲得持續且有競爭力的收益,也難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豐富產品體系成為打造產品競爭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是必然趨勢。

      同時,王一峰也指出,理財子公司建立高度市場化的投研團隊尚須時日,更有可能的是進行被動投資或與其他機構合作以切入權益類投資,初期階段指數類和FOF/MOM是合意之選。后續隨著投研能力的逐步增強,理財子公司有望將產品線繼續拓展至主動權益、衍生品等更為復雜的領域。

     

    媒體垂詢

    E-mail:ZNJ@chinaech.com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国产成人精品在线观看,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毛片毛片久久网
  • <tbody id="yfjak"><pre id="yfjak"></pre></tbody>
  • <dd id="yfjak"><track id="yfjak"></track></dd>

    <th id="yfjak"></th>

    <span id="yfjak"><pre id="yfjak"></pre></span>

    <em id="yfjak"><code id="yfjak"><sub id="yfjak"></sub></code></em>
    <strong id="yfjak"><optgroup id="yfjak"></optgroup></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