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柳塔煤礦,基于5G網絡的高級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已運行兩個多月,自動化率最高可達90%以上;在神東煤炭,“礦鴻”操作系統已在煤礦井下綜采工作面的20種398臺設備上應用,實現了設備“無屏變有屏、固定按鍵操作變手機移動操作”,巡檢機器人和傳感器“近場經過式”快速數據采集和互聯互通;在寶日希勒露天煤礦,極寒型復雜氣候環境露天煤礦無人駕駛卡車編組安全示范工程順利通過了國家工業性示范運行安全評審和科技成果鑒定,實現了礦用自卸車“裝、運、卸”作業過程的完全無人自主運行……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大力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71處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順利開工建設,已完成建設投資近60億元,預計有47處將于年內建成投產;全國已完成約500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有力促進了煤炭生產的減人提效。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煤礦、油氣田、電廠等智能化升級。在煤炭行業,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目標任務,為煤礦智能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構建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煤礦智能化系統,建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關鍵舉措、是助推能源低碳轉型的有效手段、是煤炭行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一年來,各地能源主管部門、智能化建設相關部門和煤炭企業,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煤礦智能化建設在全國范圍全面鋪開并取得了新的成效。目前,煤礦智能化建設得到煤炭企業、廣大職工的廣泛響應和踴躍支持,是科技創新在煤炭行業落地的實踐應用,具備了全面推進、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
章建華要求,各地能源主管部門、智能化建設相關部門和煤炭企業,要提升政治站位,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積極有序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要抓好示范典型,著力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要強化科技力量,著力加大技術裝備研發應用;要加強監督管理,著力做好智能化煤礦驗收相關工作;要完善法規政策,著力健全制度支撐體系;要加強協調聯動,著力提升工作協同性和有效性。
此前,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舉行的新聞發布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副司長陸南介紹,下一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將推廣采掘智能化、輔助系統無人化、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或遠程監控、巡檢機器人,加快推進危險作業機器人替代;推動5G下井、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煤礦安全生產的深度融合,實現各系統各環節互聯互通、有效聯動。
陸南同時指出,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展煤礦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創新,進行50人以下少人(無人)礦井的科學試驗攻關;加快填補井下搬運等6種機器人研發空白,推動臨時支護等13種井下機器人盡快實現成果轉化;對精準地質探測、復雜條件智能綜采和快速掘進等“卡脖子”技術裝備,集中力量攻克,提高智能裝備的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對于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