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實力的顯著增強,有效提升了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效益
前不久,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十年發展成績單公布。從2012年到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一個個亮眼的數據,一項項提氣的成就,勾勒出十年間大國制造的非凡足跡,標志著我國迎來從“制造大國”“網絡大國”向“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制造業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為農業、服務業提供原料、設備、動力和技術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梢哉f,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制造業的引領和支撐。不僅如此,制造業的發展也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從智能家電全面普及,到汽車進入千家萬戶;從寬帶網絡村村通,到5G手機加速推廣應用……制造業實力的顯著增強,有效提升了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效益。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產業結構的破舊立新、優化升級。十年來,通過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持之以恒抓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煥發出全新生機。以鋼鐵業為例,為擺脫虧損,以巨大決心實施了世界鋼鐵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產能更新計劃,1.4億噸“地條鋼”全部出清,落后產能應退盡退,優勢產能得以充分釋放。十年間,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步履堅定,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新興產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無論是補齊產業短板,應對外部沖擊,還是鍛造發展長板,形成競爭優勢,都需要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技術話語權。從“奮斗者”號成功坐底萬米海底,到C919大型客機即將取證交付,從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樣車成功下線,到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投入使用……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同時,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取得長足進展,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制造工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向深入推進,有力促進制造業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完成“從大到強”的跨越,離不開市場主體的頑強拼搏、奮勇爭先。制造業強,企業必須強。擁有一批世界領先的優質企業,是制造強國的鮮明標志,也是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工業企業達到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規模實現翻番,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年來,一個個“頂天立地”的領先企業脫穎而出,一大批優質的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它們既是我國制造實力顯著提升的縮影,也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生力軍。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全新的考卷已然鋪展,更難的考題等待解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就一定能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05 版)